å

悠长的蝉鸣蔓延过湿热的空气
夏日的中午 犹如
天堂路一般冗长的D大调奏鸣曲
时间如你修长的手指划过琴键
删去所有过往的记忆
关于冬之旅 关于鳟鱼
当时 你在弹一曲流浪者之歌
六月的天很蓝 很适合流浪
所以末了 再不必说encore

伟大çš

千年性感一回的意大利…
难道意大利真的要夺冠了?
虽然俺不是意黑,也不是真德迷
但俺不希望意大利夺冠的倾向仅次于不希望巴西夺冠的倾向..

å

昨天的巴西前场是弦没调好的四重奏
而法国是一整个协作良好的管弦乐队
齐秃则犹如首席小提琴兼指挥
一个有着顶尖指挥的管弦乐队的演出
胜过了一群不甚协调的天才乐手…

é½

早上四点过起来睡眼朦胧的打开电梯不久
看见了维埃拉狗屎运头球然后是齐秃的一个反击再得分
软耙耙的法国居然这个比分赢了西班牙
可怜锤子还是没上,亨秃还是没进球
法国和英格兰e死巴西老怪的美梦终于有可能成真拉…haha

ä¸

        我记得四年前的世界杯我还在写未名上的文集来着。当年少不经事,没正经看几场比赛,倒是一肚子酸水,最后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把整个目录删了。如今四年过去,当年的同僚们不少依旧文采飞扬,可惜我已经被生活qj的已经没有感触了。酸文的没有,脸皮厚了不少。
        终于理直气壮的承认自己是个伪球迷,对战术打法的关心比不过小道八卦,对球队的钟情不及对帅哥的花痴,地道一个大赛球迷,因为够热闹。尽管看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年的意大利,但球迷式的看球是从96年欧洲杯开始的。现在回想起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有了花心粽子的潜力,最初一眼看上的是鼎盛时期ajax为班底的荷兰;98年除了荷兰还有巴乔最后一次的意大利以及克罗地亚,还有小贝同学刚刚红起来的英格兰;然后02年倒霉的荷兰没出现,于是友情支持了一把阿根廷,还在其小组被淘汰之际流了几滴鳄鱼的眼泪;04年是看比赛是看得最多的一次,经常看完比赛就看着远处的天空慢慢亮起来,然后发现我其实什么队都不fan。这一届世界杯是最爽的一届,正赶上毕业,没事就看球。就目前看过的比赛而言,总结如下:
支持球队——
德国:因为克帅
荷兰:作为一个老荷米
捷克:看起来就是不错
韩国:亚洲的希望,不过几个帅哥疑似整容
另——
同情法国队,欧洲杰出青年亨利再不进个球没有就太没面子了
不感冒的强队有英格兰和阿根廷
非洲球队认识的人比以前有增加,但是还是分不清黑人之间的差别
由于巴西和意大利的比赛没有看着,因此暂不做评论。这俩队估计是我认识的球员最多的球队。
希望有节制的爆几个冷门,以便造成强队死磕的好戏。

å

缘起于几则最近的旅游事故的有关报道。一则有关云南香格里拉车祸,其标题有“死者其一为北大学生,其他是普通游客”的字眼。这样的标题在不少论坛上引起了有关”北大学生是否普通游客“的争论。另一则是库布其沙漠事件,相关也有报道特别提到不幸去世的是“一名ibm女性员工”。
这里不谈事故本身,不管外界怎论,这样的事情都是太遗憾与惋惜的。但从媒体报道的字句来说,”北大“与”ibm“无疑能吸引更多眼球。无论大家如何争论是否普通游客,如何为许多同样遭遇不幸却无人关注的人鸣不平,你都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与“北大”“ibm”这样的字眼扯上关系的话,你注意到这条新闻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全国各地天天发生那么多事故呢…
这就是新闻媒体的倾向性。从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看的目的来推导,其实这也许代表了大众的价值倾向,更直白的说,代表了在大众心中这些“名牌”的光环与价值。然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是对个体价值的淡漠。大家热衷于明星的八卦,却不理会普通人遭遇的普通的不幸;因而媒体在报道时便想方设法发掘普通人所在的明星学校明星公司之类的消息,以博取更多的关注。
不仅是媒体,即便在平常周遭的生活中,旁人亦是以**er的眼光看你,或是你也习惯以**er的身份自居。于是你的名字便始终与读书的学校受雇的公司连在一起,因为除去那些世界知名的光环,你什么都不是。

ä¸

趁着这会儿比较快,贴上来
一 . 某种小说的开头
我想这样的生活
每天很晚下班,然后回家睡觉
或者下了班先去先去健身,再回家睡觉
一个人,又衰又孤单,看不到一点希望
就像是某些磅礴故事中故作乏味的开头
二 . 五月假期的回忆
阳光就像很久以前的五一
阴冷逼窄的房间挡不住窗外的那一点新绿
某鼠某猩某熊睡完长长的午觉去湖边
碰见某个美女说打算去买星战系列的t恤
我试图去回忆 当年游荡在大街上的那一些香气
某一条蓝色的裙子 是我的想象还是真的在橱窗里
噢,只记得那时候我们买不起

å½

那天晚上看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典礼,其间有一段是唱从前的得奖歌,黄凯芹和关淑怡合唱了老歌《凭着爱》,两个未曾大红大紫但唱粤语歌极好的歌手。《凭着爱》的国语版就是曾经传遍大街小巷的《再回首》,但我更喜欢粤语歌词:“曾在这高高低低弯弯曲曲中跌倒/才骤觉开开心心简简单单已极好/最美丽仍然是爱 带泪赏仍然是好/未惧怕一生的波折拌到老”

    粤语老歌和香港旧电影,现在想来,它们不仅陪伴着我渡过了漫长而孤独的少年时代,其实还影响了我许多看世界的方式,令我仍然向往着那种卑微起伏但却坚韧不渝的,某种程度上戏剧化的,生活和爱的方式。

    就像今天听到郑希怡的一首新歌《当玫瑰遇上真爱》的歌词:

狂 迷着看旧日电影 主角 奋力爱近乎忘形

来 提示我独立自主 视爱情如革命

倩女摆出凄美动作 胭脂跟两腮 扣上了感慨

烈火青春烧了又归来 玫瑰 又遇上真爱

像 横越过场景 留低经典字更多倾城

旁观过去的美景也动情 忘记今天的冷清

在 银幕上仍然年青 留金光影像发光蜻蜓

留多一点在世间永久的保证 陪我再次过渡困境

如何能留住快乐 像八十年代 越简朴越不想变改

童话的一双主角 秋天分开过后会 圆满地喝采

如何能平伏障碍 越看越期待 剧本照亮千种痛哀

如果今天灰心了不要默哀 祈望现实便续渐 看开

乡æ

起得很早,去湖边转了一圈。还是那么多的人读英语。
自从上周听了Brooks Dunn和Alan Jackson过后,开始听乡村音乐。
然后开始去haoting上面找欧美的专辑。看着顺眼的。
发现了Joshua Radin和Journey South..都不错,hoho